非遗花朝绽异彩 百花文旅启新程 新洲区非遗赋能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
发布时间:2025-03-14 18:37:14

  3月12日至16日,新洲区旧街街道迎来一年一度的花朝盛会。自明清时期起,武汉市新洲区的花朝主题活动便以其独特魅力延续至今,历经数百年风雨,承载着无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愿,成为湖北省非遗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暖春三月,“花朝”当燃,热闹氛围带起整个区域的温度。当传统非遗遇上现代产业发展浪潮,今年的花朝非遗推广季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,更是新洲区探索非遗项目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  新洲区非遗保护始于对散落民间的文化瑰宝的“地毯式”搜寻。自20世纪70年代起,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田野,收集整理民间歌谣400余首、民乐曲牌300余首、民俗舞蹈50余种,编纂出版《新洲民间歌曲集》、《新洲民间故事集成》、《新洲民间文化丛书》(10卷本)、《年味新洲》等民间文化书籍和画册20余部,jbo竞博官网为非遗保护奠定文献基础。

  “非遗不能只停留在口耳相传,更要形成可追溯的文本。”新洲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,通过持续开展非遗资源普查,全区建立完整非遗档案库,对“牌子锣鼓”“旧街花朝节”“江氏杆秤制作技艺”等56个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录,并对4名高龄传承人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记录,确保技艺传承“不断代”。

非遗花朝绽异彩 百花文旅启新程 新洲区非遗赋能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(图1)

  “江氏杆秤”是省级非遗项目,江氏杆秤五代传承人将“铜芯防锈”“分毫不差”的匠心工艺代代相传。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。新洲区构建“省—市—区”三级传承人体系,认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、市级28人、区级69人,并设立6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5个传习基地。

  同时,新洲区推动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,将“牌子锣鼓”“皮影戏”“湖北大鼓”等纳入中小学美育课程,举办“非遗少年说”等活动,培育青少年传承群体。

非遗花朝绽异彩 百花文旅启新程 新洲区非遗赋能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(图2)

  2024年,“旧街花朝活动”融合传统花神祭祀与现代市集,单日客流近20万人,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超百万元。新洲区将品牌化活动作为非遗“破圈”的关键,打造“问津艺术”“民间艺术”“旧街花朝”三大文化IP,年均举办非遗展演、技艺大赛等活动50余场。

  政策护航则为非遗保护提供坚实保障。新洲区严格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,出台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规划,对“城楼寨茶叶制作技艺”“汪集鸡汤制作技艺”等8项省级非遗实施“一项目一策”精准保护,并设立非遗维权援助中心,打击侵权行为,维护传承人合法权益。

非遗花朝绽异彩 百花文旅启新程 新洲区非遗赋能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(图3)

  非遗保护的价值,最终体现在惠及民生。新洲区推动“非遗+产业”融合,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。如旧街白茶:通过地理标志品牌整合,12家茶企共享“旧街白茶”标识,带动2.2万亩茶园年产值突破2亿元,3万茶农人均增收近万元。汪集鸡汤从瓦罐煨汤到工业化生产,5家规模化企业年销易拉罐汤品1200万罐,联动禽类养殖、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,形成10亿元产业集群。

  江氏杆秤在坚守“诚信传家”精神的同时,探索跨界融合。通过开发杆秤主题文创、开设非遗体验课程、参与文旅展会,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。其制作的杆秤不仅作为工艺品被收藏,更成为企事业单位的“诚信礼”,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。

非遗花朝绽异彩 百花文旅启新程 新洲区非遗赋能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(图4)

  3月中旬起,新洲旧街万亩油菜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。层层叠叠的金黄花浪与红色旅游公路沿线的樱花长廊交相辉映,形成“金镶玉”的独特景观带。问津书院周边的千亩桃林将于3月下旬迎来盛花期,游客可参与汉服游园会,在古风市集中体验茶艺、香道等传统文化。

  与赏花季恰逢其时,“旧街花朝活动”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,一场花朝活动带动一个赏花消费季,今年新洲区的花朝非遗活动,将非遗传承融合全域旅游开发出全新场景,并以服务保障应对春季客流高峰,新洲区开通邾城客运站至各赏花景区的旅游专线处。区文旅局联合本地农家乐推出地方特色消费项目,游客可品尝地标美食汪集鸡汤、张店鱼面,入住悠然居露营度假村、问津缘休闲小院、半山松院民宿等特色民宿。

  “今年我们重点打造‘赏花+研学’‘赏花+康养’等新业态,将2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纳入赏花线路。”新洲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,全区已培训乡村讲解员80余名,新增观景平台、智慧导览等设施,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。

  新洲区以非遗为纽带,推动“文化+旅游+农业”深度融合。依托问津书院、将军山红色旅游线等资源,串联非遗体验点,打造“非遗之旅”精品线路。游客可在“稻田记忆”景区体验农耕文化,在凤凰镇“路亚小镇”参与垂钓赛事,在汪集美食街品尝非遗鸡汤,在旧街茶山亲手制茶,形成“游中带学、玩中带购”的全域旅游模式。

  此外,新洲区创新推出“问津文旅”IP,将汪集鸡汤、旧街白茶等非遗产品纳入“武汉礼物”,通过电商平台和文旅推介活动销往全国。2023年,城楼寨茶艺亮相马来西亚“武汉文化旅游周”,非遗文化借船出海,成为国际交流的亮眼名片。

  “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‘博物馆式’封存,而是要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共鸣。”新洲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,将以非遗为纽带,持续探索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新路径,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中生生不息。(长江日报 撰文/蔡爽 张芬 占霜若 袁晓西)